馬來熊
分布及棲息地
馬來熊分布於東南亞大陸塊,包括孟加拉、印度東北部、中國南部/雲南、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、婆羅洲。
馬來熊主要棲息在半常綠林、落葉混合林、龍腦香科優勢森林和山地常綠森林。在有些地區,與亞洲黑熊共同使用這些棲地。分布範圍從海平面到海拔超過2,100公尺的區域,並以低海拔森林最為普遍。
( 資料來源為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單 (IUCN) : http://maps.iucnredlist.org/map.html?id=9760 )
食性
雜食性,取食超過100種昆蟲,主要是白蟻、螞蟻、甲蟲、蜜蜂、蜂蜜,以及各種水果。
在婆羅洲的森林中,桑科的果實 (如無花果)、橄欖科和桃金娘科佔果實的半數以上,但當結果量缺乏時,熊會轉而以昆蟲為主食。馬來熊也是著名的蜜蜂捕食者,這些無刺蜂住在樹洞內,馬來熊為了覓食蜂蜜、蜂臘和蛹,會咬或用爪挖開樹洞。
活動
就像其他的熊類一樣,馬來熊的活動模式受到人為活動的影響
在高度干擾的環境中,如油棕櫚種植園,馬來熊主要是夜行性;在人為活動稀少的森林裡,牠們則多在白天活動。當果實產量豐富時,牠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樹上覓食。牠們有時也會利用折枝和樹葉築樹巢睡覺,但牠們通常還是多在地面睡覺,母熊也經常利用樹洞或倒木這類遮蔽處作為育幼用的洞穴。馬來熊不冬眠。
生殖
馬來熊是唯一沒有明顯繁殖季的熊類
圈養或野外的個體全年都可生殖。雌熊有四個乳頭,但最多只有觀察到兩隻小熊,通常一窩僅一隻。
族群及保育現況
國際環境保護聯盟IUCN,紅皮書列為「易危物種」。
森林棲地喪失和破壞的速率是主要威脅,例如馬來西亞與印尼砍伐森林後改種油棕,開發生質能源產業。再加上目前盜獵的情況,更惡化了牠們的處璄,有研究指出在過去 30 年間,此物種的全球族群衰退了 30%。雖然牠們分布的範圍都有受到國家野生動物法令嚴格的保護,只不過這些法律通常沒有有效的執法。商業盜獵,特別是熊膽 (使用在中醫) 和熊掌 (佳餚),被認為是另一個關鍵的威脅,特別是在東南亞大陸。此外延長的旱季,自然發生和人為所致的火災進一步加劇了棲地喪失的問題,大大減少了熊可利用的食物和空間,甚至會造成牠們因飢餓而死,或導致牠們會到森林鄰近的農田覓食,然後被當地居民用毒餌、陷阱所殺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