懶熊
分布及棲息地
印度、尼泊爾、不丹、孟加拉、斯里蘭卡。
懶熊為典型的低地物種,主要生活在海拔 1,500 公尺以下的棲地,但在印度的棲地可達 2,000 公尺以上,而在斯里蘭卡則活動於 300 公尺以下的乾燥季風林。棲地包括熱帶森林、疏林草原、灌叢和草地。由於分布範圍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之分,因此牠們的食性和棲地利用也有季節性差異。
( 資料來源為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單 (IUCN) : http://maps.iucnredlist.org/map.html?id=13143 )
食性
螞蟻、白蟻和水果是懶熊主要的食性,但重要性依不同的季節和地區而不同。
懶熊比較經常吃落在地面的水果,而非爬上樹取食,但牠們倒是經常會爬上樹吃蜂蜜。在非水果季時,螞蟻和白蟻成為主要的食物。懶熊在吃白蟻會挖掘土堆或地面下的蟻群,然後會交替的吸入白蟻,然後吹走殘骸。發出獨特的聲音可以傳到 200 公尺。懶熊也會吃一些植物的果實或花,但很少捕食哺乳類動物或吃腐肉。然而,牠們的棲息地已嚴重惡化,因為遭人類密集使用而使牠們正常使用的大部分食物產量變少,牠們轉而依賴人類種植的農作物,卻也因此升高人熊衝突的局面。
活動
懶熊比起其他熊類更常在夜間活動,可能是為了適應炎熱且植被覆蓋度低的環境。
整體的活動量變化很大,佔每日 24 小時的 40 至 70%,視情況而異。例如,尼泊爾的國家公園中,由於覆蓋度較高且溫度適中,懶熊會同時於白天和夜間活動,但仍以夜間為主;相對地,未成年和帶著幼仔的母熊則是日行性,可能是為了躲避夜行性的掠食者,如老虎和其他熊。
生殖
交配期通常在5至7月。公熊聚集在發情的母熊附近並爭鬥取得交配權。
雌熊以體重為位序的數隻公熊交配 (最多三隻),而公熊也與多隻母熊交配。小熊出生在 11 月至來年 1 月。懷孕期為 4至7 個月。產仔胎數常見為 1至2 隻,一胎有三隻小熊則非常少見。母熊肩部附近有長毛,可讓小熊抓牢,是最佳的坐乘位置。小熊坐在母熊背上達 6至9 個月後 (取決於何時達到母熊體重的 1/3),開始增加待在地面上活動的時間。受威脅時,牠們會倉皇爬回母熊背上而非爬到樹上,可能因應當地環境樹木少,極危險的掠食者 (如老虎) 也會爬上樹,或有些大型動物 (如大象及犀牛) 還可能會把樹撞倒。小熊哺乳期為 12至14 個月,且會待在母熊身邊 1.5 或 2.5 年,所以每胎的間隔為 2至3 年。
族群及保育現況
推估最好的情況為20,000隻或更少。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,紅皮書列為「易危物種」。
懶熊分布範圍的國家皆有不同程度的國家法律保護,但牠們常因人們為了保護性命或財產而遭獵殺,這情況並不少見。由於懶熊具侵略性的天性,加上人熊遭遇的次數漸趨頻繁,所以經常造成人熊的傷亡。最近孟加拉的懶熊族群滅絕,凸顯出數量小、被隔離的懶熊族群難以存續的嚴重性。雖然沒有可靠的大尺度族群估算,棲地嚴重的地破碎化和喪失,顯示在過去 30 年來,族群衰退了約 30%。保護區內部或許可受到合理的保護,但在保護區外則得面對棲地惡化與直接的殺戮威脅。過度開發森林產物 (如木材、燃料、飼料、果實、蜂蜜)、設立單一產物農園 (柚木、鞍屬植物)、設立避難所、農業開墾區的擴張、人類村落的發展及道路開發,都是棲地的喪失、惡化和破碎化的元兇。另外,印尼某些地區捕抓活的幼熊作「跳舞熊」表演,依舊是個嚴重的威脅,因為法律並沒有徹底執行。一些非政府組織致力於援救這些熊 (儘管牠們無法被野放),訓練獵人其他的謀生技能,確保牠們不會再重返舊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