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貓熊
分布及棲息地
中國,四川省/陝西省/甘肅省
主要分布在秦嶺、岷山、邛崍山、大小相嶺、大小涼山等山系。 棲地為海沷 1,200-4,100 公尺,含有茂密竹子生長的溫帶山地森林如闊葉林、針闊葉混合林,以及亞高山針葉林,並以海拔 1,500-3,000 公尺的區域為主。
( 資料來源為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單 (IUCN) : http://maps.iucnredlist.org/map.html?id=712 )
食性
大熊貓幾乎只吃竹子,超過99%
牠們食用超過 60 種竹子,其中 35 種為主要食物來源,並且選擇較多蛋白質及較少纖維質的較容易消化種類。然而,牠們有時也會取食其他植物的根、莖、葉,或取食一些肉類,包括齧齒類、幼小的偶蹄類和屍體。當竹子大規模的開花和死亡時,牠們也會尋找其他替代食物,包括農作物和人類製造的垃圾等。
活動
由於全年食物皆可得,大熊貓並不冬眠。
僅在寒冷且嚴峻的氣候下,利用樹洞或岩洞作為暫時的遮蔽所。大貓熊會爬樹,以躲避危險、休息和求偶,但不頻繁,因為牠們並不在樹上覓食。大貓熊個體的活動範圍平均約為 5至15 平方公里,因性別和棲息地的時空變化而不同。個體之間的活動領域會有所重疊。通常在冬季會降遷到低海拔地區,以躲避深厚的積雪,然在夏季時則轉往高海拔地區活動。
生殖
約5至7歲開始繁殖,每胎的間隔約2至3年,可持續繁殖到20歲初期。
交配期為三月到五月,利用叫聲及氣味標記吸引配偶。交配前的配對時間從數天到數星期,但雌性發情的高峰期少於一個星期。雌雄均會與3至5隻異性交配。雌熊利用石洞或空心樹洞生產。一胎通常 2 隻,小熊於八月或九月出生,出生體重為80至200克,僅母熊重量的 0.1%。
族群及保育現況
野外族群估計約2,000隻。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,紅皮書上列為「瀕絕物種」。
在中國,大貓熊被認為是個受威脅且珍貴的物種。在中國野生動物保育法中,大貓熊為等級一物種 (最高保護層級)。國家型保育計畫自1992年被中國政府所採用,帶領了對此物種的主動保育。大貓熊的盜獵已經因罰金懲罰以及牠們殘留的棲地加強巡邏,而大大的減少。牠們的毛皮市場和傳統中醫中使用已經幾乎消逝殆盡。然而,牠們偶而還是會因其他動物的狩獵,而被陷阱所捕獲。
目前棲地的破壞和碎片化是大貓熊最大的威脅,牠們分布於被廣大農業用地分隔的山區。採取的保育方法包含了建立超過60個大熊貓的保護區,禁止砍伐森林,補助農民把陡坡上的農田改植為森林樹木。只不過,小族群和受限的棲地範圍仍持續地威脅這物種的存續力。更進一步的威脅源自於貓熊對於竹子為食物的依賴。竹子為周期性同步開花且死亡,週期大約為15至120年,此時破碎化的棲地更限制了熊貓的移動。